近期反思与总结(09.09-10.20)

  • A+
所属分类:心得体会

这是第一次在博客写这种类型的文章,也算是一种新的尝试吧。目前距离新的学期开学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我也完成了从硕士到博士的转变。新的学校和新的环境,目前并没有感觉到任何不适应,课题组的同学也很友好,大家相处得也较为融洽。在新的校区,硬件条件确实不错,博士单人间,硕士双人间,这样就可以每天很晚回去,不用考虑室友的感受了;人流量极少的游泳馆,水很干净,比较适合我这种菜鸟。另外,让我最开心的一点是这边晚上宿舍不会关门,再也不用像硕士期间晚上 23 : 00 前必须赶回宿舍了。最难受的是这边的食堂确实不咋地,味道很一般,无法理解做得那么难吃为啥可以在学校开这么久,难道不是应该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好吃的留下来,难吃的滚蛋?扯了这么多,归根到底这是一篇反思与总结的文章,应该注意不能跑题!

为什么要反思?因为感觉自己近期的效率大不如前了,时间、作息也没有像硕士期间那么规范。还记得在攻读硕士期间,每天 8 : 30 - 9 : 00 到实验室,然后晚上 22 : 00 - 23 : 00 回寝室,除去中午吃饭午睡(2.5小时)和下午吃饭(1.5小时)的时间,一天下来大概有 10 小时的时间在实验室。当然这10个小时不可能完全在学习,避免不了中间的发呆,闲聊的时间,但是回想起来,确实是有80%的时间在学习。硕士期间的学习让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那就是自己进入学习状态的这个过程比较慢,可能需要大概半小时甚至更久,这也就导致了自己短时间段的学习效率会非常低。但是有一个比较好的点是进入学习状态后可以维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不会受一些外界因素的打扰。上述这一点也很好解释了为什么我每天必须得在实验室呆10小时以上,因为只有增加在实验室的时间,自己的实际工作时间实际工作效率才会上升。有的人来到实验室就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并进行高效率地学习,而我却不行,这种高效率学习的差异性也告诫我必须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才能追赶上他们。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高效率学习方法,希望自己能够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比别人更多的学习任务。刚开始,觉得效率不高的原因是因为睡眠,简单来说就是没有休息好。为什么会这么想呢?这就不得不提及我的初中和高中过往了,之前的初中就读于一个乡镇中学,乡镇中学和市重点初中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是生源吗?并不是,是师资。就初中而言,老师的教学水平决定了学生的成绩,但是一个乡镇中学的师资能好到哪里去?答案不言而喻,但是在外界看来,我们乡镇中学是出人才的地方,每年很多人考上市一中,怎么考上的?感觉和老师关系不是很大,至少不是特别大,都是学生们用大量的时间堆起来的成绩。如果有人问我哪个时期读书最辛苦,我不会回答高三,一定得是我的初中,初三那年。还记得初中时期,初一就开始上晚自习,每天下晚自习回家还要写老师布置的作业,且每周六还得补课,一周就放一天假,对于从小学刚升上初中的我真的很难适应,就这样的学习生活持续了两年,在这两年内我没有任何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没有任何自由分配的时间,因为周一到周六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唯一休息的周日自然也不会想着去主动学习,每天都被老师们推着走,久而久之就丧失了主动学习的能力。到了初三那年,每天早上4.45的闹钟,5.20的早自习,21.30下课的晚自习,让我近乎崩溃想退学,对于此,父母也看在眼中,能做也就是鼓励我再坚持一下,就只剩一年了。还记得当年的历史、政治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老师真的没有教任何的技巧,就是按照书本的知识点背诵,但是这样死记硬背无法较为深刻的理解其中的知识点,导致很难背熟、且背完后特别容易忘记。另外,由于每天的晚睡和早起,每天睡眠时间不到六个小时(23 : 00 - 4 : 45),导致白天课堂上精神状况特别差,甚至早上第一节课都在打瞌睡,完全是在做无用功。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年的成绩排名,我始终维持在全年级十五名左右,尽管我刷再多的题目,花再多的时间,我始终突破不了这个瓶颈,那个时期我一度认为自己的智商是不是有问题,并且在每次月考成绩出来的时候都很沮丧、失落、和深深的挫败感,感觉自己的付出和回报始终不成正比。现在想起,当时很多时间都是在做无用功,或者说没有进行高效率学习。对于初中三年的利弊,我觉得可以这样总结:在这三年中,最大的收获是我学会了坚持、比别人更坐的住,并尝到了学习的苦,这种苦以至于是后续任何一个时间段的学习都无法比拟的,比如后续的高三、考研这两年对我来说,真的都不算什么,很容易就坚持下来;弊端就是我慢慢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因为当时可以看作一种任务式学习,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去学,并不是自己真的想学,为自己学习。

高中的学习生活相对于初中没有那么辛苦,但是当时的班级学风很差,让我十分厌恶,这里不提也罢!初中高中这六年压力的积累,导致我在考上大学后,在大一整整玩了一年的游戏。另外,本科期间课程也很多,除了上课,睡觉,就是玩游戏,上课真的很花精力。

直到后面读到研一,我才发现这种自己自由支配学习时间的生活才是最适合我的。在一天中我可以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娱乐时间,而不是被老师掌控,并且我很享受自己主动学习的时光,会有一种很充实,为自己而学的成就感,上课的时候真的没有任何感觉。很多人觉得研究生只有考上和毕业的那一刻是开心的,认为读研的过程很难熬。但我觉得整个读研的过程都很顺利,很享受,很充实,我很喜欢那种每天积累一点知识的感觉,硕士三年都在尽量进步。虽然硕士期间不管是发表论文,还是比赛获奖都没有额外的奖励,但我还是努力地去做,努力地的去实现!在没有物质奖励的前提下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努力?对于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可能是我想脱离现在的环境,可能是对于考研的付出和回报的不满,也有可能是自己不安于现状,总结来说就是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明白了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长处是什么。我觉得三年的学习对我来说远远不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提升自己,这也是我选择读博的重要原因。同时,硕士期间努力发论文、打比赛、参加学术论坛、会议等等这些工作,也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得上博士这个门槛,机会来临时好好把握住!其实有的时候感觉很多人都不了解我,我认为自己算得上是一个渴望学习的人,每天的学习会让我觉得没有虚度光阴,感觉人生有意义。并且坚持读书与学习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感觉自己看待事情,处理事情都比以前更加沉稳,很多事情都想的很开,不会因为某件小事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在情绪管理上有很大的进步。

这几天自己一直在思考近一个月的学习效率为什么这么低?刚开始觉得是没有休息好,于是中午回寝室睡午觉,然后发现睡午觉后,下午学习时间更少,但是效率并没有提升多少,这也是我决定后续仍在在实验室午睡的根本原因。那么是因为上课打乱了学习节奏吗?有一点,但不是很多;是因为还没适应博士的学习环境吗?并不是,因为硕士期间的学习时间并不比目前少。思考许久后,我得出了答案,是因为目标,我还没有确定博士的目标是什么?目标很重要,没有目标就没有充足的动力,只有确定目标才能朝着这个方向去前进和进步。那么我博士期间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是发四大顶会吗?是拿奖学金吗?还是说达到博士毕业条件?我觉得是学术论文,个人觉得不排斥学术,甚至有点偏向于热爱学术,在写论文时,每完成一段话,或一篇论文都有很强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今晚确定一下博士的努力目标:(1)以第一作者发表 8 篇学术论文(按照一年两篇,四年完成的计划),论文级别暂定(4 篇 CCF A 和 4 篇 CCF B);(2)参加学科竞赛,并拿 4 个国家级竞赛奖项(按照一年一个的计划完成)。

本来想简单反思一下自己近期的学习状况,没想到写着写着牵扯出自己这么多的想法与口水话,可能近期感触比较深刻,也是对于自己多年来学习的感悟。写这篇反思与总结的初衷是希望自己可以抓紧时间,提升效率,多出点研究成果,成为一个优秀的博士生,而不是简单混一个博士学位。归根到底,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想向别人证明努力真的有用。

转眼间,已经写了一个多小时了,做个简单总结吧。

首先是学习效率不高的反思:

  1. 没有确立博士期间明确的目标;
  2. 没有对每天做一个详细的规划;
  3. 没有规律自己的作息,早上九点半左右才到实验室,上午学习时间太短;

近期工作总结:

  1. 完成了开学的一些杂乱的材料、日常上课;
  2. 阅读了 2 篇顶会ICSE的论文,并做了相应的笔记;
  3. 修改 IEEE TC 论文的审稿意见,目前还剩 5 个问题;

近期规划:在10月26日前完成论文的修改工作。(Ps: 9月25日出的审稿意见,到目前为止已经快一个月了,除去国庆7天假期,也已经改了17天,实在太慢)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